蒲公英的落处是故乡
清明祭父
想念的声音
 
版面导航     
上一期
3上一篇  下一篇4 2025年4月2日 放大 缩小 默认        

清明祭父

 

●黄鹤

清明时节,独山子的雪化完了。我和妻儿看着父亲那张泛黄的照片,恍惚间看到了70年前的那个春天。

我的父亲黄治珍,70年前还是个瘦小的少年,背着破旧的包袱,独自走在通往乌鲁木齐的土路上。风沙漫天,他的身影在戈壁滩上显得那样单薄,却又那样倔强。父亲常说,他这辈子最感激两个人,一个是把他从喀什带到乌鲁木齐的叔叔,另一个是把他送进独山子油矿的解放军。十二岁那年,祖父因肺结核去世,祖母改嫁,父亲成了孤儿。是那位好心的叔叔收留了他,让他在乌鲁木齐二道桥学做皮鞋,父亲的手艺很好。

1951年,政府选拔人才到独山子油矿工作,父亲毫不犹豫地报了名。初到独山子,父亲被分配到机械厂铸造车间当炉前工,每天要面对1000℃以上的高温。苏联专家来指导时,父亲总是第一个到车间,最后一个离开。他常说:“不能怕吃苦,怕就学不到本事。”凭着这股劲头,父亲很快掌握了铸造技术,成了车间的骨干。

1958年的一天,炼钢铁的炉子出了故障,父亲冒着高温钻进炉膛修理,出来时浑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。工友们都说他是“铁人”,他却笑着说:“比起当年在二道桥做皮鞋,这算啥苦。”那一年,父亲入了党,还被聘为技师。

父亲是个老实人,在车间一干就是40年。他总说:“做人要像铸件一样,实实在在。”退休后,父亲也没闲着。独山子开展为民服务活动,每到周末,他就在石油工人俱乐部〔独山子展览(博物)馆前身〕门口摆摊,免费给人修鞋、擦鞋。他说:“这是我的老手艺,不能丢,还能帮帮大家。”

父亲一生节俭,但对别人总是很大方。记得有一年国家给老工人涨工资,父亲竟然主动提出不要。他说:“我退休金够花了,还是留给那些收入低的同志吧。”这话让厂领导感动不已。

三年前,父亲走了。临终前,他拉着我们的手说:“我这辈子,值了。从孤儿到石油工人,从学徒到技师,都是托了共产党的福。你们要记住,做人要实在,做事要认真。”父亲的一生,就像独山子的石油,默默奉献,却温暖了无数人。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父亲,您在天国可好?独山子的雪化了,您最爱的春天来了。您放心,我们会记住您的教诲,像您一样,做一个实在的人,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
 
3上一篇  下一篇4  
 
   

独山子石化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 地址:新疆独山子
独山子石化报社主办  邮编:833600  电话:0992-3867246

所有内容为独山子石化报社版权所有.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镜像
新B2-20040022
 
关闭